我们所说的传染病包括三个要素: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,这三者缺一不可。
现有的研究结果提示:癌症的病因并不明确,人类的癌症不会传染,并且世界卫生组织也未提出对癌症患者采取隔离措施。
肿瘤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癌症发病率不比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高。动物实验也没有找到癌症传染的任何证据。
前面提到癌症不传染,但研究发现癌症却有家族聚集现象,原因可能是家族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氛围相同。即,与致癌可能相关的很多细菌和病毒是可以传染的。致癌因素(病毒或细菌)会传染他人,所以出现了“夫妻癌”“家庭癌”现象。
生活中我们需要警惕以下细菌和病毒感染,并做好防护。
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,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。主要通过口腔、唾液传播、共用碗筷、接吻等接触都可以造成传染。可通过使用公筷、分餐饮食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概率。
HP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,75%的女性在一生中某个时间都会感染HPV。感染后,大部分女性靠自身免疫可以清除干净,但少数女性可能有持续性感染。特别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,容易导致宫颈癌。HPV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。可通过注射疫苗降低HPV病毒感染。
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肝、乙肝、丙肝、丁肝和戊肝,在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是乙肝。慢性乙肝控制不好,会导致肝硬化,甚至会癌变。甲肝和戊肝通过粪-口传播,也就是食物、水及日常生活接触可以造成感染。而乙肝、丙肝、丁肝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和性接触传播。
EB病毒普遍存在于人体,在正常情况下与人和平共存。EB病毒不仅跟鼻咽癌有关,研究发现它与肠癌、头颈部肿瘤、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也有联系。EB病毒非常易感,主要通过口水、飞沫传播,比如接吻、咳嗽、分享食物,都可能感染。
专家强调,通过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,吃新鲜的食物,做好饮食卫生,增加运动提高免疫力,同时定期接种疫苗,如肝炎病毒疫苗,宫颈癌疫苗,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,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。
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,癌症除了受到物理性、化学性和生物性致癌因素影响外,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。
专家们认为,癌症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基因突变。基因突变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先天遗传的,是父母传给子女的,增加了后代患病的风险,这种比例比较低,只有5%~10%。另外一类是后天获得的,它占了90%,甚至更多。这说明了大部分癌症是后天得到的,不是遗传的。
目前具有遗传倾向的常见癌症有乳腺癌、胃癌、肠癌、肝癌、鼻咽癌等,家族中有人患癌的,一定要看看!
肿瘤专家建议:家中有肝癌患者,家属应定期进行肝脏检查,如肝功能全项、B超等。平时不吃臭豆腐、发酵酸菜、豆腐乳等霉腐食物;不吃发芽的食物,如豆芽、发芽的土豆等;不吃油炸食物,同时戒酒;不要乱服用药物或是保健品。
肿瘤专家建议:家族中有患乳腺癌的女性,从2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“乳房自检”,特别是月经后应定期做“自检”,如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并且质地较硬、活动度不好、触摸不疼痛时,要早到医院就诊。
肿瘤专家建议: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,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。饮食要注意避免进食腌制食物(咸菜、咸鱼等),常吃腌制食品会使鼻咽癌的发病率增加2~7倍。同时要注意戒烟和避免吸二手烟及其他有害烟雾,如煤油灯气、杀虫气雾剂、甲醛等。
肿瘤专家建议:由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,因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以便尽早发现癌变。可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,因大量维生素C、维生素E,可能减少致癌物形成。
肿瘤专家建议:家属除定期检查外,还要改变高脂肪、高蛋白质、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,积极运动,保持良好睡眠。如果经常便血、大便次数多、黏液便及腹痛,应及时就诊查明原因。
一个家庭中,致癌的细菌/病毒感染存在很大相互传染的可能,而不健康的共同的生活方式比如相同的有害食物,很晚睡觉等不良的作息习惯,以及不良性格导致的家庭氛围压抑等,对家庭成员的免疫功能伤害比较接近,因此也更容易患相同的癌症。
直系亲属患癌后,其他家庭成员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并定期筛查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同样的道理,健康的生活方式,良好的作息习惯,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维护一家人共同健康的保障。
孕前基因筛查是过度检查吗?
还有很多姐妹对无创和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有点区分不开,以为无创DNA就是查基因。希望下面的科普对姐妹们有用!..2024-06-04什么情况需要筛查HPV病毒?23岁有必要做吗?
HPV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,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,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系。早年性交、多个性伴侣、免疫力低下、吸烟以及高性激素水平等为发病的原因。..2024-05-10艾滋病没那么容易感染!5个苛刻条件缺一不可
一些网友关注的全身痒、红点、红斑、嘴唇白点、黑斑、长痘、水样大便等,都不能判断是否感染。..2024-04-29HPV病毒是什么?可导致哪些疾病?
实际上还有很多女孩子对宫颈癌和HPV不太了解!但你知道吗,女性健康很脆弱,旅行途中除了那些看得见的危险,这些容易忽视的问题更要注意!..2024-04-29